(导读)艮其辅,如同《坤》卦六四的“括囊”,管住嘴巴,说话谨慎,不说不该说、不能说的话。苟子对“括囊”持批评态度,称其为“腐儒”,实不知文王的用意所在。说话谨慎是每一个人都应努力傲到的一件事,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这一卦专讲养身,讲到不要太劳累,注意保护身体各部位,便可以免除灾祸。这些看法至少说明,古人很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且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医学知识,卦中虽然未述及具体的保养方法,却有一个主导思想:以静养动。这也算是传统保养观的特色之一吧。阴阳之道是相互补充,动与静也是相互补充的。一张一弛,一紧一松,身心在其中得到调节息养,保持着活力。这种观或的灵感,大概得自于自然,得自于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节律。艮为山讲了什么
什么是艮为山
它一方面以生命体验为基础,一方面又深得内心感悟的启迪,从而得出保持生命本身的自然节律便是最好的保养的看法。由此出发,过度的紧张或过度的歇息,都是对生命运动节律的破坏,都必须加以调节。肉体(命)本身的平衡,心理(性)本身的平衡,两者之间的平衡,便是调节所要达到的度。
这个卦是同卦(下艮上艮)相叠。艮为山,二山相重,喻静止。它和震卦相反。高潮过后,必然出现低潮,进入事物的相对静止阶段。静止如山,宜止则止,宜行则行。行止即动和静,都不可失机,应恰到好处,动静得宜,适可而止。艮卦谈的乃是如何抑止自己言行的卦。也即是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说则说,不当说则不说,一切必须审慎抑止为是。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从艮为山来看历代儒者对于自己生存状态的理解。由一身说起,从脚趾开始渐高。观,是自己立身的根本途径,整卦都以“艮”字打头,强调观的重要性,观则能见,不观则自蔽招祸。但观不是目的,观自有观之所见,见之杂芜,所以要知止,但又不是止于强止,而是随物而止,这是一种境界,要达至此则需要静心,如山。一方面应止于一,另一方面又要随物而止,朱子解释为理一分殊。
悖论的是,艮卦强调的是止于其所不见。难道说是理一不可见,而只见其所殊?那如何止于不见的理一?这样的问题正是分割了“理一”与“分殊”而造成的。于是可行的理解就必须说,这里的不见不是不观时的不见,而是观后或者观时就不见之处,这种不见是一种境域,跳出境域的对象化的观看是不可能的妄想,所以要止于此处。此处的止,又有第二层意思,止于至善而不迁,对于境域的体会是随时完整带入的,不迁就是指置身于境域弥漫状态。由现象学的基本思路,我们可以重见对人的理解。
〖艮为山讲了什么〗http://www.88hu.com/zhouyi/genweishan/16257.html, 关于艮为山相关的艮为山讲了什么的文章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88虎运势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