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旦革命对象已经滑向腐败深渊,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就应该抓住时机,果断地采取变革的行动。“巳日乃革之”,是“巳日乃孚”的具体展开。抓住最佳时机发动革命,是成败的关键。“乃孚”是应天时、顺民心的革命理由,“乃革之”是付之实施的具体行动。这—革命行动,因为有了充足的理由和充分的准备,一路高歌猛进,不会失利。
上卦“兑”是泽,下卦“离”是火,兽皮在水中浸、火上烤,制成皮革。又,下卦形似灶,上卦形似被烘烤的皮,其中两阳爻是坚实部分,一阴爻是要除去的毛及松软部分。经过加工,皮革面目一新,但实质未变。又,上卦“兑”是泽,有水,下卦“离”是火。水浇火,水盛则火灭;火烧水,火盛则水干。水、火不相容,相克相生,产生变革之象。又,上卦“兑”是少女,下卦“离”是中女,两女同住一起,彼此不能相让,便会发生激变。历:历法。革卦中的启示有什么
革卦是什么卦
本卦指出,进行变革,必须最大限度地赢得人们的认可和信服,变革的前途才可能大为光明,大大吉祥。当变之时毅然行变,当革之际从容而革,这样做有利于变革者守持光明贞正的德性,在变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忧虑、不满和悔恨也会随之消亡。
本卦阐释了变革的原则。任何组织,都有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当败象显露或面对压力时,即须采取变革的行动,以适应时势的需要。变革是一件牵动全局的大事。应审时度势,积聚力量,抓住时机,果断行动。能否取得变革的成功,不仅变革者要具有不畏怯、不妄动的性格,而且要赢得广大民众的信赖。变革决非修饰,必须彻底。
[泽火革例解]
商鞅变法
旧事物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就要采取变革来适应新的客观形势,以使自身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革旧除新而使秦国强大的事例,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战国时期维持257年,初期列强大约保持均势,一直到117年之后,即秦孝公即位时,秦国才开始打破均势,有了独强的姿态。而秦孝公成就霸业,则与商鞅密切相关。
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并决定变法。接下来商鞅出台了他酝酿改革的新政策。新法规定:民众五家为保,十保相连,彼此连坐,一家犯罪,连保的各家同受其罪。不告密的要受腰斩,告密者与战场杀敌斩首者功劳一样,掩护犯罪者与投降敌军者处罚一样。
一家有两个壮丁而不分家,加倍课税。有军功的人,各依功受赏。民间私斗,各依情节轻重受刑。努力从事本业,不论耕种、纺织,能超额生产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从事小利的工商匠人,及因怠惰而贫穷者,全部充当公家的奴仆。王室宗亲如果没有军功,不得列入簿籍、享受特权。列明地位之尊卑,及爵位、俸禄之等级,循序分配田产,仆妾、衣服也依等级各有定制。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可以获得褒扬,没有贡献的人,即使富有也无法荣耀。
法令订好之后,尚未公布。商鞅担心老百姓不按新法做。为取信于民,就在国都咸阳的南门外,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柱子,命官吏看守,并且下令:谁将此木搬到北门,赏黄金10镒(古20两为一错,一说24两为一镒)。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但大家一是不明白此举的意图,二是不相信有这等好事,所以没人敢动。
商鞅闻报,心想:百姓没有肯搬立木的,可能是嫌赏钱太少吧!于是他又下令,把赏钱增加到50镒。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没出两天,就有一个壮汉,把那木柱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召见了搬木柱的人,对他说:“你能听从我的命令,是个好百姓。”立刻赏他50镒黄金。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举国轰动,大家都说商鞅有令必行,有赏必信。
第二天,商鞅即公布变法令,虽然新法遭到一些贵族特权阶层的反对,但新法在秦国终于得到顺利实行。变法令颁布刚一年,太子就触犯了法律。商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带头违纪。”但当时规定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商鞅就把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刺字,以示惩戒。
第二天起,秦国上下都开始恪遵新法,十年之后,法令发挥效用,人民安乐,路不拾遗,治安良好,家给户足。人民勇于作战,不敢私斗,各地都繁荣而安定。国力的增强为以后秦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的变法,以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确实是适应了客观规律的发展。但变革所遭受的阻力,也从反面证明了必须抓住时机强力推进的必要性。变革是必要的,而采取得当的策略和手段,更是必要的。否则,就有可能难以施行,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导致混乱。
〖革卦中的启示有什么〗http://www.88hu.com/zhouyi/zehuoge/16158.html, 关于泽火革相关的革卦中的启示有什么的文章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88虎运势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