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言]
《道德本原》节略:
过去我国以神、儒、佛三教为道德的标准,来维持世道人心。自从西学日益兴起,旧的学问日益废弃,不追究这种情况的由来,就不足以施行挽救的策略。据我的看法,“仁义忠孝,节操廉耻”八个字,实在是儒教的要旨。
明治八年,文部省讨论废除汉学科,借以排斥儒教,这以后的政治方略所及,直到今天,陷溺得更深了。文部省开始也没有废弃的意思,因为要确定各学科卒业的年限而咨询汉学教师,教师回答说:“西洋的学问不是我所能知道的,说到汉学,即使终生专修也未必究竟,难定年限。”因此提出了废弃的意见。
我说,这是迂儒的议论罢了。难道没有听说孔子所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孟子所谓“幼而学之,壮而行之”?所以学习都在幼年的时候。三十岁开始叫壮年,从这时起就要实行所学,来济时救世了。程颐说:“《中庸》之书,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说终身学不完,相当于普通科目,怎么会没有卒业的期限呢?俗儒不知时务,胡乱作迂腐的议论,以致切要的学问被废置不讲,导致今日的祸患,其罪过之大,甚至不容只是处死。
尽管这样,文部省也是有罪过的。当时的俗儒有这样的议论,必定是由于醉心于西学,不了解道德的本原,而在文部大臣以下,满朝名臣贤相都出自汉学的大门,为什么顿时忘了这亲自修习的实学呢?实在遗憾!谚语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从这时开始,那些浮薄子弟蔑视汉学,不知它有什么用处。道德败坏,廉耻灭绝,小则无法分判个人的邪正,中则关系到一家的盛衰,大则决定天下的安危,其害处是说不完的。
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能再追究,当今的办法是要挽狂澜于既倒,以矫正世道人心,对上用来安慰天子的心怀,对下用来增加国民的福利。道德的教育关系最大,地方长官已经具文申请文部大臣,以儒教为后来学科的准则。讲究儒教这道德的本原,也实在是今天急迫的要务。设定两种教育,一种叫真理的教育,一种叫现理的教育。真理出于天的公理,合乎性命的正义,即所谓正心、诚意、修身的学问,属于形而上的教育;现理形成于人类的私意,得自有形的利益,印所谓立身、兴家、富国的学问,属于形而下的教育。古人说“衣食足而知礼节”,又说“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实在是人世的常态。真理和现理二者,是不可一日或缺的。
其大略是这样。
〖道德本原讲了什么〗http://www.88hu.com/zhouyi/huozekui/8400.html, 关于火泽睽相关的道德本原讲了什么的文章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88虎运势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