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学 人中看面相
(导读)20世纪相术的沉浮,到了清代,由于《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对相术著作的整理,相术亦因此有两种遭遇,一是被选人此二书的相术流派由于得到了官家的承认,可以名正言顺地发扬光大,二是大批被此二书淘汰的相术门类从此一蹶不振。这两种遭遇导致了相术、相士的分化,也为相术的衰微埋下了隐患。
特别是晚清以后,相术开始走下坡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没有多大的发展,相士的地位也一落千丈,逐步成为奔走于市井乡陌之间的鄙薄之人,而达官贵人则往往把相术作为一种闲暇时的把玩,更不要说重视它,发展它了。20世纪初,相术更加衰落,并受到一般知识分子的鄙夷,相士的地位更加低下,一般人只要有一些知识或能从事劳作,都不愿意操此行业,做相士的,多是丧失劳动能力的或人生失意而又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只想靠动动嘴皮子聊以度日的人。
相术的衰微,原因在于自身的缺点和新的社会环境。从相术的角度来看,到明清之际,相术理论的发展已经到了巅峰,而一种理论体系到了这种紧要关头,如果人们不继续去发展、充实它,或者再根据具体情况作某些修订和补充,这种理论体系就有可能山穷水尽,走向末路。相术到了这种地步,却没有多少人去研究、发展它(特别是清末民初),相术已经没有发展了,再加上我们前面所说的泥沙俱下,旁门杂糅,相术理论变得非常混乱,令人无所适从;一些相士本来对相术没有多少了解,糊里糊涂地“挂牌”看相,这又引起了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反感。
从面部看小时候家居环境
相术作为一门“显学”,至此已受到严重的挑战,可惜回春无力了。从社会环境来看,由清末至民初,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震荡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第一次受到挑战,“五四”的火焰又把传统文化锻炼了一番。传统文化如此,神秘文化,特别是被看成是迷信的方术,更经不起时代浪潮的淘洗。世道变了,人心亦变。随着中国近代门户的开放,西方文明传到了中国,通过《天演论》、心理学、遗传学等科学知识的传人和普及,人们对天体宇宙、人类生命模模糊糊产生了新的认识,中国相术视之为精神支柱的阴阳五行的宇宙框架动摇了,优胜劣败、弱肉强食成为时代特征,中国相术倡导的那种安贫守拙、守株待兔、坐等发达的陈腐说教失灵了;社会的变化又引起了时人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中国相术的功名礼仪的命运观与实际生活内容脱节了。可见,由于内外因的压迫,相术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已经奄奄一息了。
不过,尽管相术作为一门“学问”气数已尽,但看相的习俗还不能一时消失,因为迷信心理仍普遍存在。民国时期,相术作为一种末流小技,仍广泛地流行于阡陌乡间和市井巷尾,在城市乡村,到处可见相士可怜的身影,里谈巷议,亦不时有相术神验的传闻;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热衷相术的大有人在。军阀混战时期,百姓遭殃,生灵涂炭,以至朝夕不保,饿殍遍野,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无以解脱,只好归之于命;达官贵人则过着奢侈骄逸的生活,但又唯恐朝夕失之,也寄希望于命运的和顺。因此,这时迷信命运的人特别多,四方走动的相士更是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