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文的了解我们知道,生肖是中国人的信仰载体,但为何古人取数“十二”?为何要以“十二”为一个轮回,而不是十三或者十四,取数“十二”又有何寓意? “十二”在我国卉代文化中,的确是个引入注目的序数系列,它蕴涵着华夏古老文化的丰富内容,同时还闪现着神秘的色彩。如果要讨论十二生肖,就不应忽略“十二”这个取数规则。
我们知道十大天干的产生,是原始人受到双手十指的启发。先民们通过两手手指,熟识了一个重要的自然数:十。这同近代数学的十进制原理颇为相似。
除了天干之外,又生出十二地支。从数学角度讲,它远不如以十为单元便利。然而,地支“十二”却成立了,且被沿用了数千年,个中原因又是什么呢? 的确,在我国古代,人们对“十二”这个数字情有独钟,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惯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纪有十二年,一年有十二月,一日有十二时辰。
可以说,“十二”就是一个不同凡响的数字,它是一个被观念化的数字。在许多语言环境中,“十二”是泛指而不是实数,它不必一二三四五六这样数下来,它有时甚至不是“ll+I”,或者“13-1”。
这就是“十二”这个数字的魅力,它不仅是一个被观念化的数字,而且还是“天之大数”。
有史为证: 《左传·哀公七年》说:“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可见,《左传》的作者认为,十二是一个与高深莫测的“天”相关的数字。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这也是讲“天”之成数——岁星以十二次为一周期,一岁有十二个月,连同十二地支、十天干、二十八星宿,它们是关乎岁序更迭、天体运行规律的数字。
古代天文学把天字划分为十二,岁星每年移动一次,十二年一周期,称为一纪。一纪十二岁。一岁之中,日月十二会于东方,称为十二辰。春夏秋冬一年里,以北斗的指向确定月份,又有十二建。由此可见,古人观天文、制历法,“十二”真是“天之大数”。
好一个“天之大数”!人们以“十二”观天,反映的是人类早期天文学的成就;以“十二”分岁,得以描述一些最基本而又很重要的客观存在。
与“十二”相关,古人还对与十二相关的倍数如“三十六”、“七十二”、“一百零八”也很着迷。古人把这些数称为“圆满之数”。无论在古代文学还是在古代的生活中都有这些数的影子。比如兵法讲三十六计,道教讲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行业有三十六行、七十二行。《管子·封禅》讲,古来泰山封禅君主七十二人。传道授业的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史记·高祖本纪》渲染刘邦感龙而生,天生的帝王命,除了说他颜貌似龙,还有“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西游记》中,猪八戒三十六变,孙悟空七十二变。《水浒传》英雄聚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合为一百单八将……
“三十六”、“七十二”、“一百零八”之所以被人们推崇,是因为这些数通常被认为是含“九”增重的结果。“九”为最大的阳数,又与“久”谐音,自然有“分量”。在古代,“九”是个极数,表示至高无上,只有皇帝或皇宫才能用,如“九五之尊”只能是皇帝使用。然而,“三十六”、“七十二”还是“十二”的整倍数,百以内九的倍数有十一个,但唯有“三十六”和“七十二”同时又与“十二”存在整比关系;而“一百零八”既为“三十六”与“七十二”的和数,又为“十二”同“九”的乘积。因此,尽管它的作用被“九”掩盖了,但这类数字崇尚之中无疑隐含着“十二”的分量。
总之,“十二”是我国古代极有魅力的数字,它是古代天文学结下的一颗珍果。它珍存于历法,浸润于民俗,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成数。
〖生肖为什么取数十二这个数字〗http://www.88hu.com/shengxiao/shiershengxiaoph/10490.html, 关于十二生肖排行相关的生肖为什么取数十二这个数字的文章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88虎运势网联系,谢谢!